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神經元

所屬科室: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范存剛
范存剛主任醫(yī)師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 神經外科
本文由彩牛醫(yī)生原創(chuàng),經專業(yè)醫(yī)師審核校對

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能夠接收、整合、傳導和傳遞信息。

在人體的感覺、運動、認知、情感等各種生理和心理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通過復雜的網絡連接實現信息的傳遞和處理,從而使人體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適當反應并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位置

中樞神經系統

在腦和脊髓中大量存在。腦內的神經元分布于大腦皮質、小腦、腦干等各個部位,如大腦皮質的神經元參與感知、思維、記憶等高級神經活動;脊髓中的神經元則在反射活動和傳導感覺與運動信息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周圍神經系統

存在于腦神經節(jié)、脊神經節(jié)以及周圍神經中。腦神經節(jié)中的神經元負責傳遞頭面部的感覺和支配頭面部的肌肉運動;脊神經節(jié)中的神經元主要負責傳遞軀體和四肢的感覺信息,周圍神經中的神經元則將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各部位的感受器和效應器相連接。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細胞體

是神經元的核心部分,包含細胞核、細胞質和各種細胞器,如線粒體、內質網等。它負責神經元的代謝、營養(yǎng)和維持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同時也是信息整合的場所。

樹突

從細胞體伸出的許多短而分支的突起,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其他神經元傳來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傳向細胞體。樹突的分支和表面積較大,能夠與多個神經元形成突觸連接,從而接收大量的信號輸入。

軸突

一般只有一條,是從細胞體發(fā)出的細長突起,它的主要功能是將細胞體產生的神經沖動傳導到其他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軸突通常被髓鞘包裹,髓鞘具有絕緣作用,能夠加快神經沖動的傳導速度。軸突的末端會分支形成許多軸突末梢,與其他神經元的樹突或細胞體形成突觸連接。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神經元具有感覺功能、運動功能、信息整合與處理等?! ?/p>

感覺功能

感覺神經元能夠將身體內外環(huán)境的各種刺激,如光、聲、熱、壓力、化學物質等轉化為神經沖動,并將這些沖動向中樞神經系統傳遞,從而使人們能夠感知周圍世界的變化。

運動功能

運動神經元負責將中樞神經系統發(fā)出的指令傳遞給效應器,如肌肉和腺體,從而控制身體的運動和各種生理活動。支配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可以使肌肉收縮,產生各種肢體運動。

信息整合與處理

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相互連接,形成復雜的神經網絡。在這個網絡中,神經元可以對接收到的多種信息進行整合和處理,從而實現對信息的分析、存儲、記憶和決策等功能。在大腦的神經網絡中,神經元的協同活動參與了學習、記憶、思維等高級神經功能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保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等,為神經元的生長、修復和維持正常功能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獲取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yǎng)素對神經元的代謝和信號傳導具有重要作用。適量攝入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欖油、魚油、堅果等,有助于維持神經元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穩(wěn)定性,促進神經信號的傳遞。減少高糖、高脂肪和高鹽食物的攝入,這些食物可能導致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進而影響神經元的健康;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酒精和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對神經元造成損害。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大腦的血液供應,為神經元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有助于維持神經元的正常代謝和功能。這些運動有助于減輕壓力、放松身心,通過調節(jié)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促進神經元之間的平衡和協調,對神經元的養(yǎng)護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神經元的日常養(yǎng)護有充足睡眠、減少壓力、學習與社交等?! ?/p>

充足睡眠

每晚保證7-8小時的高質量睡眠,睡眠過程中神經元會進行自我修復和整理,有助于清除代謝廢物,鞏固記憶,對神經元的功能恢復和維護至關重要。

減少壓力

長期的高壓力狀態(tài)會導致體內激素失衡,影響神經元的正常功能??赏ㄟ^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學會放松技巧等方式減輕壓力。

學習與社交

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以及積極參與社交活動,能夠刺激神經元之間形成新的突觸連接,促進大腦的可塑性和神經元的功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神經元形態(tài)

正常神經元

正常神經元在結構和功能上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在結構上,細胞體完整,細胞核清晰,核仁明顯,細胞質內的細胞器豐富且功能正常;樹突分支眾多且形態(tài)規(guī)則,能夠有效地接收信息;軸突完整,髓鞘包裹良好,神經沖動傳導正常。在功能上,能夠正常地接收、整合、傳導和傳遞神經沖動,與周圍神經元之間形成穩(wěn)定的突觸連接,共同維持神經系統的正常生理功能。

異常神經元

結構異常

可能表現為細胞體腫脹、萎縮或變形,細胞核移位、固縮或溶解,細胞質內出現異常物質沉積,樹突和軸突的數量減少、分支異?;驍嗔?,髓鞘脫失等。

功能異常

包括神經元的興奮性異常增高或降低,無法正常產生或傳導神經沖動,突觸傳遞功能障礙,導致信息傳遞受阻或錯誤傳遞等。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神經元的異常癥狀有感覺障礙、運動障礙、認知和情感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

感覺障礙

如麻木、疼痛、感覺減退或過敏等,可能是由于感覺神經元受損,導致感覺信息傳遞異常所致。

運動障礙

表現為肌肉無力、癱瘓、震顫、抽搐等,這可能是運動神經元受損,影響了神經沖動對肌肉的支配。

認知和情感障礙

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wěn)定、抑郁、焦慮等,與大腦中參與認知和情感調節(jié)的神經元功能異常有關。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可出現血壓異常、心率失常、出汗異常、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因為自主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元負責調節(jié)內臟器官的功能,其異常會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失調。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影響神經元的因素有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疾病因素等?! ?/p>

遺傳因素

基因突變或遺傳缺陷可能導致神經元發(fā)育異常、功能障礙或易受損傷,從而引發(fā)各種神經系統疾病,如遺傳性神經病變、神經肌肉疾病等。

環(huán)境因素

長期暴露于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如鉛、汞等、化學毒物、農藥等,可能損害神經元;頭部外傷、腦部感染、缺氧、缺血等也會對神經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損傷。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長期熬夜、過度飲酒、吸煙、缺乏運動、不合理飲食等,可能增加神經元受損的風險,影響神經元的健康和功能。

疾病因素

許多疾病,如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會對神經元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神經元功能異常。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可以通過輕觸、針刺、溫度刺激等方法,檢查身體不同部位的感覺是否正常,以初步判斷感覺神經元的功能。用棉簽輕觸皮膚,感受觸覺是否靈敏;用冷、熱物體接觸皮膚,判斷溫度覺是否正常。進行一些簡單的肢體運動,如握拳、伸展手指、抬腿、彎腰等,觀察運動是否協調、有力,評估運動神經元的功能。還可以通過閉目站立、走直線等測試平衡能力,平衡能力的異常可能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有關。通過記憶一些數字、單詞或圖形,一段時間后回憶,檢測記憶力;通過做一些簡單的算術題、邏輯推理題等,評估注意力、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以了解大腦中神經元的認知功能狀況。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

神經元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其他檢查等?! ?/p>

體格檢查

神經系統檢查

醫(yī)生會檢查肌肉力量、肌張力、反射等,以評估運動神經元的功能。例如,通過檢查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以及腹壁反射、提睪反射等淺反射,判斷反射弧是否正常,從而了解神經元的傳導功能。

感覺檢查

使用不同的工具檢查觸覺、痛覺、溫度覺、位置覺等感覺功能,確定感覺神經元是否受損。如用棉棒檢查觸覺,用大頭針檢查痛覺,用盛有冷、熱水的試管檢查溫度覺等。

協調功能檢查

通過觀察患者的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等動作,評估小腦和神經系統的協調功能,小腦的神經元對身體的協調運動起著重要作用。

影像學檢查

CT掃描

能清晰顯示腦部和脊髓的解剖結構,可發(fā)現腦部的出血、梗死、腫瘤、外傷等病變,這些病變可能對神經元造成壓迫、損傷或破壞。

MRI成像

對軟組織的分辨力更高,可更清晰地顯示神經元所在的腦和脊髓的細微結構,對于診斷神經系統的炎癥、脫髓鞘病變、腫瘤等疾病具有重要價值。

PET掃描

可通過檢測腦組織對放射性核素標記的葡萄糖等物質的攝取情況,反映神經元的代謝活動,有助于發(fā)現早期的神經元功能異常,常用于診斷癲癇、癡呆等疾病。

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通過檢測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指標,如血糖、血脂、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水平等,了解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某些指標的異??赡芘c神經元損傷有關。例如,維生素B12缺乏可導致巨細胞貧血和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神經元脫髓鞘病變。

腦脊液檢查

對診斷神經系統感染、炎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通過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檢測其中的細胞數、蛋白質含量、糖含量、氯化物含量等指標,以及是否存在病原體、自身抗體等,有助于明確病因。

其他檢查

神經電生理檢查

包括腦電圖(EEG)、肌電圖(EMG)和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等。腦電圖可記錄大腦神經元的電活動,用于診斷癲癇、腦功能障礙等疾??;肌電圖和神經傳導速度測定可檢測運動和感覺神經元的傳導功能,對診斷神經肌肉疾病具有重要價值。

基因檢測

對于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基因檢測可以明確是否存在基因突變,有助于疾病的診斷、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等。

參考文獻
[1]晏勇,王學峰,陳陽美.癲癇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酶的測定[J].中華神經科雜志, 1999, 32(1):3.
[2]許能貴,易瑋,馬勤耘,等.電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J].中國針灸, 2000, 20(4):4.